大朗陵园官网

丧葬习俗:从始到终周到圆满(四)

送葬——像往常一样,丈夫在,女人不能去坟墓,少数死者不能去坟墓,只好先送葬别处。

烧火、水盆——丧事结束后,守灵的粮草和死者用过的枕头堆在门外焚烧,表示焚烧不吉利,称为“烧火”。同时,前门摆放着一个装满清水的脸盆,脸盆旁放着一把菜刀。送葬者回到家中,首先要转动把手三次,以除不祥,然后才能进入大门。

复二(复三)——一般用于丧事复二,年逾古稀的老丧复三。殡葬第2日(或第3日),子孙全身着传统丧服上坟修基并行墓祭,随带凉粉、寿饼等供品及纸锞和铁锨到坟地,先整修墓冢,将寿饼的大部分学生摆在墓冢上。另外,柳灵幡的枝条上挂一张,撕碎一张抛撒在坟地里,然后通过烧香、焚化纸锞。届时我们可以拆孝帽脱孝衫。返家后,将寿饼包卷凉粉(或粉条)赠送自己族人,每户一卷。沁县、襄垣除复三外,还有“近七”,即葬后第一个7天,每个7天子女都要到坟头哭祭一次,一直到中国七个七日开始结束。“五七”前的各个七有不同的祭食要求,即:一七馍馍、二七糕、三七面条、四七火烧、五七酸菜煮水饺。“五七”最为主要讲究,其夜鸡叫前上坟祭哀,并做五色旗、小伞,称“五阎王”过伞。尽七(满七个七日),可脱去重孝,至此之后就算他们办完丧事了。

烧100天的纸——前100天的哀悼,在家里祭奠,并焚化灵牌,叫作“烧百日纸”。百日内有惊蛰和清明两节,则必须在节前举行。禁忌——在服丧期间,有一些在服丧时必须严格遵守的禁忌,称为“禁忌”。比如不要参加娱乐活动,不要充当婚礼嘉宾,不要佩戴首饰,不要穿红挂绿,等等。第一年春节,大门口不贴对联;第二年贴蓝对联;第三年贴黄对联。春节前五天,孝子不出门拜年,亲戚朋友不去殡仪馆拜年。

送死厚于奉生,逝者成为道具。一场葬礼下来,孝子精疲力尽,十天半的身心疲惫都难以恢复。事实上,所有这些仪式都是为了让活着的人看到,死者只是这场表演中的一个道具。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,死了就死了,还不让活着的人安宁。这就是孝顺的唯一方式吗?最好是火化。它是干净和文明的,它不占用土地。自从20世纪70年代长治市中心的火葬场建成以来,人们就逐渐放弃了这种铺张和繁琐的埋葬方式。但在农村,由于条件的制约和观念的落后,土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。近年来,广大农村大力推行文明丧葬,统一划定墓地,由村委会主办丧葬,简单实用。这是社会的进步,也是文化的进步。